榆次,这座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的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在生态修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从曾经的荒芜之地到如今的绿意盎然,榆次的生态修复之旅不仅展现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呵护,更成为了一个值得借鉴的生态修复典范。
一、生态修复的背景
榆次区地处晋中盆地,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过度开发、工业污染等原因,榆次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特别是榆次区的一些山区,由于过度采石采煤,山体毁坏严重,植被稀疏,生态环境恶化。
二、生态修复的实践
1. 小西沟村的生态修复
位于榆次区乌金山镇的小西沟村,曾经是一个资源枯竭村。2016年,榆次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招商引资,由山西东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将小西沟村打造为集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健康养生为一体的乡村文旅康养综合体。
- 生态修复技术:利用高科技小花盆进行树苗栽种,改变了生态环境,昔日的乱石荒山又恢复成了绿水青山。
- 产业发展: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村民回到村里做起了小生意,绿水青山真正成了村民的致富靠山。
2. 昔榆高速公路边坡生态修复
昔榆高速公路自榆次起至昔阳止,地质条件复杂,生态修复任务艰巨。建设指挥部针对石质路堑边坡绿化成立了专业科研项目,采用微生态循环栽培技术,在坡面岩石上打孔栽植,成功实现了边坡绿化。
- 技术优势:微生态循环栽培技术,有效提高了植物成活率,实现了边坡生态修复。
- 应用前景:该技术对高速路建设生态修复乃至矿山生态修复、盐碱地土壤改良都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3. 金鸡滩煤矿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
金鸡滩煤矿采空区范围内的生态修复项目,将工业遗产转化为绿色明珠。项目集生态修复科技展示、生态文明建设交流、生态科普教育、煤炭工业文化展示等四大功能于一体。
- 设计理念:结合现有设计区域特征进行场地平整后覆种植土,种植土厚度需满足植物生长需求。
- 功能分区:防护林带、生态科普、煤炭文化展示馆三区交融,打造生态修复示范基地。
4. 太榆退(榆次段)生态修复环境综合治理
太榆退水渠曾是汾河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榆次区实施、省水投公司投资的太榆退(榆次段)生态修复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将曾经的生态负担转变为生态红利。
- 治理目标:建设有利生态、有利环境、有利民生、有利防洪排涝的湿地公园。
- 生态效益:提升城市魅力、增加群众获得感,成为我市治水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
三、生态修复的意义
榆次的生态修复实践,不仅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还带动了经济发展,提高了群众生活水平。以下是生态修复的意义:
- 保护生态环境:恢复植被,改善土壤质量,提高生物多样性。
- 促进经济发展:发展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 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竞争力。
四、总结
榆次的生态修复之旅,从荒芜到绿意盎然的奇迹,充分展示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呵护。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榆次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