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地区,地处中国西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近年来,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六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2022—2035年)》的出台,川渝生态廊道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典范。本文将带领读者走进这片绿色画卷,探寻千姿百态的生态奇观。
一、川渝生态廊道概述
川渝生态廊道是指以长江、嘉陵江、乌江、岷江、涪江、沱江等六大江河为主线,串联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的重要生态区域。规划区涉及四川省13个市53个县(市、区)333个乡镇(街道)和重庆市26个区县(自治县)250个乡镇(街道),总面积约3.51万平方公里。
二、生态廊道建设目标
根据《规划》,川渝生态廊道建设分为两个阶段:
1. 2030年目标
- 生态环境管控要求及生态修复标准初步统一;
- 重点河湖基本生态流量达标率90%;
- 国控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的比例达96%;
- 跨界河流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稳中向好;
- 重要湖库和支流水生态明显改善;
- 完成森林质量提升1609平方公里;
- 新增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土地综合治理2007平方公里;
- 开展土地综合整治1197平方公里;
- 维持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减少;
- 保护生物栖息地面积2722平方公里;
- 实现长江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提升5%。
2. 2035年目标
- 区域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
- 跨区域、跨流域协同治理能力显著增强;
- 长江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得到全面优化;
- 六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水质稳定达标;
- 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基本得到全面保护;
- 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
- 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基本满足人民群众需求。
三、生态廊道中的自然奇观
1. 森林资源
川渝生态廊道内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如四川盆地边缘的岷山、大巴山、巫山等山脉,以及长江、嘉陵江、乌江等江河沿岸的森林。这些森林为众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形成了独特的森林生态系统。
2. 水域景观
长江、嘉陵江、乌江等六大江河在川渝地区蜿蜒流淌,形成了壮丽的江河景观。此外,还有众多湖泊、水库、湿地等水域资源,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优美的生态环境。
3. 野生动植物
川渝生态廊道内生物多样性丰富,拥有众多珍稀濒危物种。如大熊猫、金丝猴、白鹤、朱鹮等。这些野生动植物在生态廊道内繁衍生息,构成了独特的生物景观。
4. 生态旅游
川渝生态廊道内拥有众多旅游资源,如重庆武隆天生三桥、四川九寨沟、峨眉山等。这些景区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四、结语
川渝生态廊道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典范,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未来,随着生态廊道建设的不断推进,川渝地区必将成为绿色画卷中的自然秘境,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探寻千姿百态的生态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