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川渝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近年来,川渝两地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本文将揭秘川渝两地如何共建生态绿洲,实现绿色发展。
生态共建共保
推进“六江”生态廊道建设
川渝两地共同编制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和“六江”(长江、嘉陵江、乌江、岷江、沱江、涪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两地协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推行林长制,推进两岸青山·千里林带生态治理,建立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渝司法协作生态保护基地等。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川渝两地联合编制了生态保护红线,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两地共同保护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示范。
污染协同治理
跨界河流治理
川渝两地成立了全国首个跨省市联合河长制办公室,共同治理81条跨界河流,实现水质持续改善。例如,大清流河流域的水质从劣类提升至II类。
大气污染防治
2021年,川渝两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均达到326天,大气污染防治取得显著成效。
绿色转型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
川渝两地深入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绿色产业。例如,梁平区淘汰小型造纸厂、煤矿等落后产能企业,为新兴绿色产业发展腾出空间。
农业绿色发展
川渝两地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关闭搬迁和整治养殖场,实施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和谐共生。
绿色发展示范
广阳岛国家绿色发展示范
广阳岛成功创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成为川渝地区绿色发展的重要示范。
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
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的重要载体。川渝两地携手共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未来展望
川渝两地将继续携手共建生态绿洲,推动绿色发展。未来,两地将在以下方面加大合作力度:
生态保护
继续加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推进“六江”生态廊道建设,保护长江上游生态环境。
污染防治
深化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绿色发展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绿色产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川渝生态绿洲的建设,不仅为两地人民创造了美好的生活环境,也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川渝地区的绿色发展之路将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