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辽宁省东部的一个美丽城市,地处鸭绿江畔,被誉为“北国江南”。近年来,丹东市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划定生态红线,守护着这片绿色家园。本文将揭秘丹东生态保护背后的故事,展示其在生态保护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
一、生态红线的划定与意义
生态红线是指为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确保生态安全,对一定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和脆弱区域,实行严格保护的区域。丹东市于2015年划定生态红线,总面积达3835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7.8%。
生态红线的划定,对于丹东市具有重要的意义:
- 保护生态环境:生态红线内的区域,禁止开发、占用和破坏,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重要生态功能。
- 保障生态安全:生态红线内的区域,对于预防自然灾害、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促进绿色发展:生态红线的划定,有利于推动丹东市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二、丹东生态保护的实践与成果
1. 生态修复与保护
丹东市积极开展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重点包括:
- 森林资源保护: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实施青山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
- 湿地保护:加大湿地保护力度,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保障生物多样性。
- 水源涵养:加强水源涵养区保护,确保区域水资源安全。
2. 生态补偿机制
丹东市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对生态红线内的地区实施补偿,鼓励当地居民参与生态保护。
- 生态补偿资金:设立生态补偿资金,用于支持生态红线内的地区发展绿色产业、改善民生。
- 生态补偿项目:实施生态补偿项目,如植树造林、湿地修复等。
3. 生态法治建设
丹东市加强生态法治建设,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 环境资源案件审理:设立环境资源案件专门法庭,加强环境资源案件审理。
- 生态环保执法:加强生态环保执法,严厉打击非法捕捞、非法采矿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三、丹东生态保护背后的故事
丹东市生态保护背后,有许多感人的故事。
1. 植树造林者
在丹东市,有许多像张师傅这样的植树造林者。他们不畏艰辛,用自己的双手为丹东市增添绿色。
2. 湿地守护者
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为了保护这片湿地,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坚守在岗位上。
3. 环保卫士
丹东市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为了守护丹东市的蓝天碧水,不畏困难,勇攀高峰。
四、结语
丹东市生态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丹东市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保护,为建设美丽丹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