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丹东,位于辽宁省东南部,鸭绿江畔,是一颗镶嵌在东北亚的金色明珠。近年来,丹东市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致力于打造绿色发展的新典范。本文将深入探讨丹东如何通过生态保护与修复,开启绿色生活的新篇章。
一、丹东生态建设的背景
丹东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森林覆盖率较高,生态环境优美。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丹东也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为此,丹东市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明确提出“生态立市”的发展战略。
二、丹东生态建设的主要举措
1.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丹东市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540.2万亩,其中林地面积1497.15万亩,居辽宁省第一位。丹东市通过实施青山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建设与修复等措施,不断完善林业生态建设成果。
- 青山工程:重点实施青山工程,加大森林资源管护力度,提高森林覆盖率。
- 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建设:全市共建立14个自然保护区和林业保护小区,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
2. 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
丹东市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生态治理力度,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 空气质量改善:截至2020年,丹东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1.8%,排名全省第一。
- 水环境质量提升:12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地表水劣类比例为零。
- 土壤污染防治:完成生产矿山治理面积670亩,治理散乱污”企业35家。
3.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丹东市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紧扣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生态治理力度,积极推动绿色转型。
- 绿色低碳转型: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 能源结构调整:加大清洁能源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丹东生态建设的成效
1.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丹东市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稳步推进。
- 空气质量:PM2.5日均浓度每立方米21.7微克,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9%。
- 水环境质量: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比例均值达到100%,地表水劣类比例为零。
- 土壤环境质量:生产矿山治理面积670亩,治理散乱污”企业35家。
2. 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
丹东市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不动摇,努力书写好绿色发展新答卷,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 生活质量提高:城市环境优美,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 幸福感增强:丹东市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十大宜居城市等荣誉称号。
四、展望未来
丹东市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 持续加强生态保护: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加强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建设与修复。
-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生态治理力度。
-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丹东生态门,将不断开启绿色生活的新篇章,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