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其生态保护与恢复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一系列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丹江口水库及其周边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水质得到显著改善,生物多样性也得到有效提升。本文将深入解析丹江口水库生态焕新的背后故事,揭示其周边绿色奇迹的形成过程。
一、生态修复:从荒山到林海
丹江口水库周边的太子山林场,曾是荒山秃岭,植被稀少。自1975年以来,一代代护林员扎根于此,植树造林,守护青山。经过49年的努力,这片22平方公里的林区已蝶变成为绿意盎然、清水环绕的林海。
1.1 护林员的故事
1975年,年仅18岁的杨俊将作为首批护林员来到太子山。他们面对光秃秃的大山,没有气馁,用石头砌墙、用茅草搭屋,在山上开荒种植粮食,扎根造林。一代代护林员接力传承,用49年时间,在荒山上筑起绿色堡垒。
1.2 生态效益
太子山林场的森林覆盖率从不足30%提升到92%,活立木蓄积量从2.5万立方米增长到10万立方米以上。这不仅为水源区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也为周边地区带来了丰富的生态效益。
二、湿地保护:生态明珠璀璨夺目
丹江口市沧浪洲湿地公园位于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犹如一颗璀璨的生态明珠。公园自规划建设以来,始终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成为守护一库碧水的关键生态屏障。
2.1 守水护水行动
沧浪洲湿地公园多管齐下,一方面成立职工小水滴守水护水志愿者分队,利用工作之外的时间进行志愿服务,另一方面加强公园日常巡逻管控,严厉打击各类污染水源的违法行为。
2.2 生态修复
公园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工作,每年选址进行义务植树活动,大面积种植水生植物,形成天然的水质净化场,有效削减水体中的污染物,提升水体自净能力。
三、绿色低碳:发展新突破
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在守水护水的过程中,实现了绿色低碳发展的新突破。通过空、天、地智慧监管体系构建,小流域综合治理取得良好成效,库区人民生产生活方式向绿色转变。
3.1 智慧监管体系
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墙面几乎被重点排污企业监管系统、水库水质监测系统、水库环库岸线监控系统等LED大屏填满。近年来,十堰市持续建设覆盖全域、统筹市县的丹江口水库水质保障数字平台。
3.2 小流域综合治理
围绕小流域综合治理,城区污水集中收集率90.1%,全市建成2077处农村微动力无动力污水处理设施,库区重点区域实施五无乡镇”建设,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持续转变。
四、结语
丹江口水库生态焕新,不仅是一段绿色奇迹的诞生,更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