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建瓯市,一个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的城市,以其独特的生态优势,书写了一幅绿色发展的壮丽画卷。本文将深入探讨建瓯如何坚守绿色发展理念,打造文化生态融合发展示范区,以及其背后的生态奇迹。
一、绿色建瓯:生态屏障
建瓯市地处武夷山脉东南麓,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空气清新、水质清澈,被誉为“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和“2023健康中国·康养旅游百强县”。这些荣誉的获得,充分展示了建瓯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努力和成果。
1. 绿色产业:生态经济
建瓯市物产丰富,竹、木、笋、锥栗产量全国第一,是首批笋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际竹藤中心、全国竹林四库”建设示范区。这些绿色产业不仅为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也为生态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
2. 绿色行动:生态治理
建瓯市在生态治理方面积极探索,如狠抓秸秆焚烧,全面实施河湖长制,率先启用无人机进行全覆盖巡河等。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为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万木林:六百年演替书写的生态奇迹
万木林,位于建瓯市武夷山脉东南麓,总面积195公顷,是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这片森林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中亚热带森林博物馆”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样板”。
1. 奇迹的创造者:杨达卿及其后代
万木林的奇迹要归功于其始祖杨达卿及其后代。在元朝末期的大饥荒中,杨达卿提出“植树一株,偿粟一斗”的口号,激励当地百姓上山种树。这一举措不仅度过了饥荒,还收获了这片人工森林。
2. 世代保护:优良传统的传承
杨达卿晚年立下“悉心保护,唯作公益”的祖训,杨氏家族世代保护万木林。至今,当地群众仍传承这一优良传统,使万木林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
三、生态水电:绿色效益的转化
玉山水电站位于建瓯市小桥镇西边村,是市属地方国有建设的第一座径流开发引水式发电站。该电站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通过投放鱼苗、改善水库生态环境,实现生态与环境友好型发展。
1. 生态水电:绿色发展新路径
玉山水电站通过增效扩容改造,提高了发电效率和自动化水平,巩固和增加了水电发电能力。同时,电站积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绿色效益,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2. 国家级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
2021年12月,玉山水电站获评国家级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为我国生态水电发展树立了典范。
四、绿色扶贫:生态与民生共赢
建瓯市将生态建设与精准扶贫相结合,通过生态效益补偿、造林绿化补助、发展林下经济等举措,助力贫困户脱贫增收。
1. 生态护林员:稳定增收的“铁饭碗”
建瓯市选聘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生态护林员,让他们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实现稳定增收。
2. 绿色扶贫:生态与民生共赢
通过绿色扶贫,建瓯市实现了生态与民生的共赢,为我国脱贫攻坚事业提供了有益借鉴。
五、结语
福建建瓯,一个绿色发展的典范,以其独特的生态优势,书写了一幅绿色奇迹。在未来的发展中,建瓯将继续坚守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文化生态融合发展,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