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甘肃武威,位于中国西北部的甘肃省,地处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处,是内陆石羊河流域的发源地。这里曾是荒漠化、沙漠化严重的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然而,近年来,武威市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通过大规模的生态治理,实现了从荒漠到绿洲的生态奇迹。
生态治理背景
武威市荒漠化土地面积达2.12万平方公里,其中沙化土地面积1.48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国土面积的65.5%和45.9%。境内危害严重的风沙口有286个,是全国荒漠化、沙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挑战,武威市决心改变现状,开展了大规模的生态治理工作。
生态治理措施
1. 人工造林与封沙育林草
武威市坚持人工造林与封沙育林草相结合,突出重点、因害设防,连片建设、规模治理。例如,古浪八步沙、民勤老虎口、青土湖等一大批沙漠治理示范样板,连片治理面积均在10万亩以上。
2. 生物治沙与工程治沙
武威市注重生物治沙与工程治沙相结合,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提高治沙效果。例如,在沙化土地封禁保护方面,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面积达75万亩,民勤县梭梭井、凉州区夹槽滩、古浪县麻黄塘等沙化土地封禁保护成效明显。
3.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武威市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力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例如,在祁连山生态治理方面,对祁连山林区实行全面封禁管理,科学划定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区。
生态治理成效
1. 沙化土地治理
近年来,武威市累计治理沙化土地924.3万亩、重点风沙口240个、风沙线480公里,环绿洲风沙线退缩了10至20公里。
2. 生态环境改善
武威市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荒漠化程度由极重度向中度和轻度减缓,实现了人进沙退。青土湖已形成了旱区湿地106平方公里,恢复水面26.7平方公里。
3. 生态经济效益
生态治理为武威市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例如,沙漠种植、沙漠养殖、沙漠旅游、光伏治沙等特色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结语
甘肃武威的生态治理实践,为我国乃至全球的荒漠化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在未来的发展中,武威市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守护绿水青山、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