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地处江西省东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近年来,抚州市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和谐共生之路,其中生态红线的划定与实施成为了抚州生态保护的重要举措。
一、生态红线的划定与意义
生态红线是指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将生态空间中一些特殊重要的区域用红线标示出来,形成保护区域。抚州市生态红线的划定,旨在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确保区域可持续发展。
1. 生态红线划定背景
抚州市地处赣江中游,是长江中下游的重要生态屏障。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抚州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于2019年开始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
2. 生态红线划定原则
抚州市生态红线划定遵循以下原则:
- 科学性:以科学评估为基础,确保划定区域符合生态保护要求。
- 实用性:兼顾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确保划定区域可操作。
- 法规性:符合国家和江西省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划定工作合法合规。
二、生态红线实施成效
抚州市生态红线的划定与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1. 生态环境改善
生态红线的划定,有效保护了抚州市的生态环境。据统计,抚州市森林覆盖率从2016年的63.8%上升到2020年的69.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5%以上。
2. 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态红线的划定,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抚州市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15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
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抚州市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例如,抚州市资溪县通过林下经济收益权证,实现了林下经济与金融的有机结合,有效促进了林农增收。
三、生态保护背后的故事
抚州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实施过程中,涌现出许多感人的故事。
1. 县委书记吴淑琴的坚守
抚州市资溪县委书记吴淑琴,在担任县委书记期间,始终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坚决拒绝污染项目,为资溪县的生态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
2. 林农刘老汉的转型
抚州市资溪县林农刘老汉,原本以砍伐树木为生。在生态红线划定后,他积极响应政策,转型发展林下经济,实现了从“砍树人”到“养树人”的转变。
3. 生态保护志愿者团队
抚州市涌现出一批生态保护志愿者团队,他们积极参与生态保护活动,为抚州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四、结语
抚州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实施,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在未来的发展中,抚州市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