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江西省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区,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致力于构建美丽家园。本文将从生态治理、产业转型、制度创新等方面,详细阐述江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实践与成果。
一、生态治理:筑牢绿色屏障
江西省高度重视生态治理,通过以下措施筑牢绿色屏障:
1. 水环境治理
- 创新实施“一河一策”动态管理,启动生活污水应急池项目和乌溪河清淤工程。
- 投资1.95亿元建成城乡污水处理厂14座,配套管网206公里,保持全县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2. 土壤污染防治
- 建立县级污染地块名录库,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2.0264万亩,治理历史遗留矿山19处,生态修复面积172.9亩。
3. 大气治理
- 构建天地空一体化监测体系,关停改造高排放企业12家,2024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3.9%,PM2.5年均浓度较上年下降6.5%。
二、产业转型:培育绿色经济
江西省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培育绿色经济,以下为具体措施:
1. 生态农业
- 建成富硒有机农产品基地25万亩,培育万载百合、罗城扎粉等地理标志产品8个,2024年绿色有机农业产值突破70亿元。
2. 工业转型
- 淘汰落后花炮产能企业83家,启动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25个,工业技改投资达28.49亿元,获评省级绿色园区。
3. 生态旅游
- 以竹山洞、万载古城等国家4A级景区为龙头,串联17个生态康养村落,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带动3.6万农民吃上生态饭。
三、制度创新:构建长效机制
江西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构建长效机制,以下为具体措施:
1. 生态保护长效机制
- 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网格化管理制度,通过创新生态保护长效机制,激发县域绿色发展新动能。
2. 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
- 在赣西生态屏障区推行生态管家智慧监管模式,建成覆盖17个乡镇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
3. 生态流域补偿制度
- 在锦江流域治理中,坚定实施生态流域补偿制度,整合环保、水利等部门监管数据,构建污染溯源——生态修复——产业补偿”闭环机制。
四、展望未来
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实践,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未来,江西将继续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共建美丽家园,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力量。
1. 深化生态治理
- 加强水、土、大气等环境治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2. 加快产业转型
- 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打造绿色经济体系。
3. 完善制度创新
-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构建长效机制,保障绿色发展。
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探索与实践,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江西将绘就一幅美丽家园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