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地处黄河中下游分界点,是千年治黄重点区。近年来,焦作市在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本文将深入解析焦作市在生态保护方面的创新举措,揭示其背后的努力与成果。
生态保护成效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焦作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敬章斌表示,焦作市近五年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国、省控地表水断面水质连续六年100%达标,黄河流域干支流基本消除劣五类水体。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24.8%,PM2.5和PM10分别下降28.6%和27.5%,优良天数增加60天。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焦作市新建天河公园、大沙河公园等大型公园,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5.2%,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5.8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6.28平方米。
生态保护新举措
构建规划体系
焦作市构建了“128”规划体系,实施生态廊道建设、湿地保护修复等40多个领域500多个项目,扎实推动黄河战略落实落地。
应对洪水挑战
焦作市实施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沁河下游河道治理等一系列工程,加固沁河堤防116公里,新续建、改建河道工程51处,有效提高了洪水防御能力。
打造生态新地标
焦作市以建设生态宜居示范城市为牵引,打造大沙河、南水北调绿化带等生态新地标,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落实水资源管理
焦作市严格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持续加大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力度,建设小浪底北岸灌区等项目,确保一渠清水送京津。
推进矿山生态修复
河南省实施露天矿山综合整治,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提高区域森林覆盖率,有效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
数字化建设
焦作市强力推进“数字黄河”建设,研发黄沁河保护治理现代化综合管理平台和沁河防汛四预”一体化平台,深化河务通”APP系统、AI视频监测、工程安全监测报警等推广应用。
总结
焦作市在生态保护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得益于其创新举措的推动。通过构建规划体系、应对洪水挑战、打造生态新地标、落实水资源管理、推进矿山生态修复以及数字化建设等措施,焦作市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焦作市将继续努力,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美丽焦作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