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两地,一衣带水,山水相连,生态环境息息相关。近年来,川渝两地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深入推进生态环保合作,共同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本文将揭秘川渝生态环保合作的历程、成果和未来展望。
一、合作背景
川渝两地山水相连,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四川省许多城市位于长江流域和嘉陵江流域,污染极易顺着江水流经重庆市水域,进入下游。成渝城市群之间在一些季节存在较明显的污染输送过程。此外,两地经贸往来日益频繁,一些危险废物容易出现跨省市转移的现象。这些现实状况给川渝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两地携起手来共同应对。
二、合作历程
早期合作:早在2006年,两地环保部门就签订地区环境保护合作协定,对跨省污染,两地环保部门成立联合调查组进行调查。
深化合作:近年来,川渝两地生态环境合作不断深化,已建立起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生态环境合作机制。
协议签订:截至目前,川渝生态环境部门已签订合作协议56项,涵盖水污染联防联治、大气联动帮扶、危废转移、联动执法、生态共建等方面。
三、合作成果
水污染防治:已签订长江流域川渝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共同出资设立川渝流域保护治理资金;对琼江干流及8条主要支流开展联合巡河,共同清理整治河道问题。
大气污染防治:川渝毗邻区域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联动帮扶,共同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科研项目,为深化区域大气联防联控提供技术支撑。
危废转移:两地通过建立“白名单”制度,直接审批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申请,极大地提高了审批效率,减少了转移风险。
联动执法:开展生态环境联合执法行动,对涉VOCs企业开展现场执法检查,发现环境问题并移交属地处理。
生态共建:加强生态空间协同管控、重大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治、自然保护地建设合作,推进三峡库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
四、未来展望
深化合作:继续加强川渝两地生态环境合作,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创新机制:探索建立更加完善的生态环境合作机制,提高合作效率。
科技支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科研合作,为区域生态环保提供科技支撑。
绿色发展:推动川渝地区绿色发展,构建绿色低碳的经济圈。
川渝生态环保合作,不仅有助于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更是两地共谋区域发展新篇章的重要举措。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川渝地区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绿色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