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社会模式是一种以社区为中心,强调多方参与、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的社会治理模式。它旨在通过整合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和居民个人的力量,构建和谐、活力、可持续发展的社区。以下是共生社会模式的关键要素和实践路径。
一、共生社会模式的核心要素
1. 多元参与
共生社会模式强调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和居民个人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政府作为引导者和支持者,应简政放权,鼓励社会组织和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市场则通过提供服务和产品,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社会组织利用其专业性和灵活性,填补政府服务的空白。居民个人通过参与决策和监督,增强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
2. 资源共享
共生社会模式倡导资源整合和共享。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和居民个人应共同参与资源规划、配置和利用,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这包括公共设施、社会服务、文化娱乐等资源的共享。
3. 协同发展
共生社会模式强调各方力量的协同发展。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和居民个人应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社区建设。这要求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合作平台和激励机制,确保各方在社区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共生社会模式的实践路径
1. 创新社区治理模式
为激发社区活力,需要创新社区治理模式。这包括:
- 党建引领:加强党组织的领导力和组织力,确保社区社会组织在发展方向上始终与党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
- 简政放权:政府应简政放权,鼓励社会组织和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形成合力。
- 购买服务: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和活动。
2. 加强社区社会组织建设
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激发其活力,需要:
- 提升专业能力: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的专业培训,提高其服务质量和效率。
- 拓展社会资源:鼓励社区社会组织拓展社会资源,为社区提供更多支持。
- 增强自主性:支持社区社会组织自主开展活动,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
3. 促进居民参与
居民是社区建设的主人翁。为激发居民参与热情,需要:
- 搭建参与平台:建立社区议事平台,让居民参与社区决策和监督。
- 开展宣传教育:加强社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社区建设的认识和参与意识。
- 开展志愿服务:鼓励居民参与志愿服务,为社区建设贡献力量。
三、案例分享
以下是一些共生社会模式的成功案例:
- 上海社区生活圈:以15分钟步行范围为空间尺度,配置居民基本生活所需的各项功能和设施,实现社区生活便捷化。
- 成都市公园城市社区:打造绿色、美丽、共享、人文、活力、品质的系列示范性社区,实现“人城景业”融合共生。
- 兰州市三社联动: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向服务模式转型,开展爱心捐衣志愿服务活动,调动辖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
通过以上实践,共生社会模式为社区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社区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