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旨在实现旅游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本文将通过对塞罕坝、黎里古镇、衡水湖、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泽城村等案例的分析,揭示共生生态旅游在实践中的绿色奇迹。
塞罕坝:从荒漠到林海的绿色变革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曾是清朝皇家的狩猎场。由于过度开发,这里一度成为生态环境退化的象征。自1960年代起,塞罕坝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生态复原工程。三代造林人,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以不屈不挠的毅力,将黄沙遍地的荒漠变为郁郁葱葱的林海。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覆盖面积广达14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惊人的80%以上,成为京津的绿色屏障。塞罕坝的故事,是一曲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史诗。
黎里古镇:生态旅游与自然共生
黎里古镇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长三角绿色生态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区域。黎里在保证生态承载力的同时,活化利用现有历史文化资源,形成了可持续旅行与生态价值链的充分结合。黎里古镇的生态旅游项目,如湿地公园体验到历史人文古镇漫游,从自然环境、在地文化、商业模式多维角度探索,打造了生态文旅的新场景。
衡水湖:绿色旅游创新崛起
衡水湖位于河北省衡水市,自2003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来,已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线上的重要中转站。近年来,衡水市以规划编制、实施保护与修复工程、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等工作为抓手,构建了集生态游、文化游、研学游、体育游、乡村游、会议会展、康养度假于一体的衡水湖绿色旅游发展格局。
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农业与旅游双丰收
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是一家集农业生态观光、餐饮、会务、住宿、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度假区。度假村的经营模式为“前店后园”,以园养店,以店促园。园塑造绿色环境,是成本中心;店提供消费场所,是利润中心。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的成功,得益于其主打绿色概念,创新盈利模式。
泽城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泽城村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麻田镇,是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省“千万工程”示范村。泽城村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依托自身优势,确立了发展写生、核桃、水电、光伏四大特色产业。通过科技赋能,打造新业态,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
总结
共生生态旅游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塞罕坝、黎里古镇、衡水湖、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泽城村等案例,为我国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生态旅游应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