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建瓯,这座位于福建省的古老城市,近年来在生态环境治理和绿色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果。本文将深入探讨建瓯如何通过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生态经济的华丽转身。
一、生态水电的绿色效益
1. 玉山水电站的绿色转型
玉山水电站位于建瓯市小桥镇西边村,是建瓯市属地方国有建设的第一座径流开发引水式发电站。近年来,玉山水电站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对厂房、厂区沿河栏杆、栈道等进行修缮改造,打造环境优美、效益优的生态水电站。
2.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玉山水电站通过增效扩容改造,新增装机容量2400千瓦时,设计年平均发电量10579万千瓦时。同时,电站每年投放草鱼、鲢鱼、鲤鱼等各类鱼苗超过5000公斤,保障洋后水库滤食性鱼类的种群密度,实现生态与环境友好型发展。
二、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
1. 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综合治理模式
建瓯市通过实行生态修复措施,在锥栗林下套种茶叶,既可涵养水分,又可改善生态环境。同时,推广锥阔混交、锥草共生模式,从原来坡式管理到简易梯田栽培,开挖鱼鳞状、半月状平台,促进物种多样性。
2. 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修复
近三年,建瓯市累计投入1.38亿元用于水土流失治理,实施4条小流域、32平方公里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重点推进锥栗山治理及河道清理、河道护岸、拦沙坝建设,推广生态修复营林措施。
三、绿色扶贫与民生福祉
1. 绿色扶贫工程
建瓯市探索绿色扶贫的路子,推进生态效益补偿、造林绿化补助、发展林下经济、林业科技下乡、林业合作组织带动等林业生态脱贫增收工程。
2. 生态护林员制度
建瓯市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研究制订了符合本市实际的《建瓯市建档立卡贫困户护林员选聘办法》,从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聘出生态护林员,让他们稳定增收,稳步脱贫。
四、闽江生态保护与修复
1. 一体治理,筑牢生态屏障
作为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之一,建瓯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创新生态环境治理模式。
2. 试点工作绩效评价
在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作绩效评价中,建瓯市位列全省前茅,获得年度正向激励第一档奖励1500万元。
结语
建瓯市通过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实现了生态环境的巨变。在未来的发展中,建瓯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经济与民生福祉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