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建瓯市作为中国竹子之乡和中国锥栗之乡,拥有丰富的竹林和锥栗资源。然而,长期的开发种植导致部分土地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瓯市实施了一系列生态护坡措施。本文将深入解析建瓯生态护坡的成本与效益,为类似地区的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生态护坡的成本解析
1. 投入成本
建瓯市近三年累计投入1.38亿元用于水土流失治理。这些投入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 小流域治理:实施4条小流域、32平方公里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包括河道清理、河道护岸、拦沙坝建设等。
- 锥栗山治理:重点推进1万亩锥栗山治理,包括锥阔混交、锥草共生模式推广,简易梯田栽培,开挖鱼鳞状、半月状平台等。
- 生态修复营林措施:指导现有茶园实施生态修复,种植乡土或珍贵树种,进行造林绿化。
2. 日常管理成本
锥栗的日常管理成本包括:
- 剪草与除草:从剪草到不除草,降低管理成本。
- 肥料施用:从使用无机肥到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
- 生物防治: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生态护坡的效益考量
1. 生态效益
- 水土保持:通过生态护坡措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
- 物种多样性:推广锥阔混交、锥草共生模式,提高物种多样性。
- 生态环境改善:生态修复让建瓯的天越来越蓝,水越来越清,景越来越美。
2. 经济效益
- 锥栗产量增加:通过生态修复措施,锥栗产量每亩平均增加了近60公斤,亩产增收上千元。
- 竹林资源培育:推广竹阔混交林经营技术、竹山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治等,提高竹林资源的经济效益。
3. 社会效益
- 改善民生:生态护坡措施的实施,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 促进产业发展:生态修复为建瓯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结论
建瓯生态护坡措施在成本与效益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实施生态护坡,建瓯市不仅有效解决了水土流失问题,还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这对于类似地区的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