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殡葬事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绍兴市积极响应国家关于绿色殡葬的政策导向,对沥海街道生态公墓建设项目进行了批复。本文将揭秘该批复文件,解析绿色殡葬的新风向。
一、项目背景
根据《关于沥海街道历史遗留问题协调会议备忘》(越城区府办[2022]54号),绍兴市滨海新区开发建设不断推进,人口老龄化加重,导致沥海街道辖区内墓地穴位紧张,难以满足需求。同时,存在老坟迁移安置等问题。为推进绿色殡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需对沥海街道公墓进行统筹布局。
二、项目批复
根据《绍兴市滨海新区公墓建设专项规划(2024-2035年)》,绍兴市批复同意新建一处街道级公益性生态公墓。该公墓位于常台高速以东,七六丘北塘河以南,用地面积约128亩,拟建3.5万穴。
三、绿色殡葬新风向
节地生态葬模式推广:批复文件强调,要积极推广树(花)葬、草坪、骨灰堂安置以及海葬等节地生态葬模式。这有助于缓解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安葬奖励政策:绍兴市民政局出台了《绍兴市节地生态安葬奖励实施办法(暂行)通知》,对火化后骨灰实行节地生态葬的给予500-10000元不等的奖励。这有助于鼓励市民选择绿色殡葬方式。
集中缅怀、集中安葬区域:批复文件指出,新建生态公墓要为器官捐赠、遗体捐赠者免费提供集中缅怀、集中安葬区域。这有助于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提高社会对遗体捐献的认识和接受度。
生命礼赞纪念碑:在公墓内设置篆刻了360位捐献者姓名的生命礼赞纪念碑,用以缅怀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这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捐献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四、结语
绍兴生态陵园的批复文件,标志着绍兴市在绿色殡葬领域迈出了新的步伐。通过推广节地生态葬模式、实施奖励政策、设立集中缅怀、集中安葬区域以及建立生命礼赞纪念碑等措施,绍兴市正逐步形成绿色殡葬新风向,为我国殡葬事业的发展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