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长江上游地区,包括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四省市,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近年来,川滇黔渝四省市携手共进,积极构建区域生态保护体系,共同守护长江上游的绿水青山。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一区域的生态保护策略和实践,揭示绿色家园的守护之道。
一、区域合作与生态保护机制
1. 联盟框架协议
川滇黔渝四省市签订了“牢固树立上游意识 守护好一江清水”联盟框架协议,旨在搭建区域合作平台,深化区域联动执法,联动处理应急事件,联动绿色低碳发展,建立联动会商机制,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2. 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重庆市与四川省、贵州省、湖北省建立了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通过经济手段调动流域上下游地区污染防治的积极性,形成流域系统化保护工作格局。
二、具体生态保护措施
1. 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
川滇黔三省共同编制赤水河流域生态经济示范区、生态功能区保护、主导产业发展等规划,加强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
2. 突破行政壁垒
川滇黔三省突破行政壁垒,共设“一张图”编制专项规划,加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评价,建立资源开发共谋、设施配置共建、生态环境共治、市场环境共管的区域合作发展新机制。
3. 跨区域联动执法
川滇黔渝四省市检察机关建立协作机制,强化协同履职力度,提升跨区域联动治理成效,推动乌江、赤水河流域治理。
三、生态保护成效
1. 水质改善
2022年,四川省203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9.5%,排名跃居全国第2位。
2. 绿色发展
宜宾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实施守护好一江清水三年行动,治理后的三江口再现鸟飞鱼跃的喜人盛景。
3. 交通促进发展
川滇黔三省联合推动赤水河流域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建设,打通省际、市际断头公路,推进流域内机场新建扩建,整治重点航道提升水路运输能力。
四、未来展望
川滇黔渝四省市将继续深化合作,共同推动长江上游地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