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生态文明基地:绿色梦想,绿色实践
周宁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被誉为“生态明珠”。近年来,周宁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致力于打造绿色发展的典范。本文将深入揭秘周宁县生态文明基地,探讨其绿色梦想与绿色实践的历程。
一、基地建设背景
周宁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森林覆盖率高达72.96%,空气质量优良比例100%。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为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周宁县决定打造“三库”生态文明学习实践基地,以此推动绿色发展战略。
二、基地建设内容
1. 森林水库建设
周宁县大力开展造林绿化、森林抚育、封山育林等工程,提升森林覆盖率。据统计,自2017年至2020年,周宁县累计完成植树造林面积18275.8亩,森林抚育完成面积72354亩。此外,周宁县还创新性地推出了“碳汇贷”,引导村民卖出碳指标,实现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钱库粮库建设
周宁县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和林下旅游,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例如,黄振芳家庭林场通过种植林下药材、发展林下养殖等,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致富。
3. 碳库建设
周宁县积极践行“三库+碳库”理念,探索出一条生态好、产业兴的动能转换之路。通过碳汇收储、碳汇交易,实现了森林资源的价值转化。例如,周宁县国有林场一期减排量在福建省海峡股权交易中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成功交易,成为宁德市首个实现成功交易的林业碳汇项目。
三、基地建设成效
1. 生态环境改善
周宁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绿色家底逐年厚实。全县林木蓄积量从1990年的69万立方米增加到2020年的42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2.96%,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县城。
2. 经济发展转型
周宁县以生态优先为导向,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例如,周宁县大力发展高山冷凉花卉产业、生态农业等,助力乡村振兴。
3. 社会效益提升
周宁县生态文明基地的建设,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为当地居民创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生活水平。同时,基地还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四、基地未来发展
周宁县将继续深入践行“三库+碳库”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具体措施包括:
- 持续加大造林绿化力度,提升森林覆盖率;
- 创新生态产业发展模式,推动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
-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绿色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总之,周宁县生态文明基地的绿色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周宁县必将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