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周宁县,一个位于福建省西北部的山区县,近年来以其独特的生态优势、宜居的环境和幸福的生活模式吸引了众多目光。本文将深入探讨周宁县如何通过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打造出一个生态宜居、幸福生活的新样本。
生态建设:绿色发展的基石
1. 环境整治,重塑乡村风貌
周宁县坂坑村曾因环境脏乱差而备受关注。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坂坑村对村民乱搭建、乱堆放现象进行整治,并推动村庄房屋立面、主街道改造等。这些举措不仅改善了村庄环境,也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2. 垃圾分类,绿色发展先行
坂坑村在2019年率先开展垃圾干湿分类、厨余垃圾制肥工作,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垃圾处理效率,也促进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3. 生态农业,绿色产业链条
周宁县通过能人回归、村企共建、支部领办合作社等方式,发展冷凉花卉、淡水鱼养殖、晚熟水果、茶叶等四大高山产业,力促村民、村企、村财“三增收”。
宜居环境:幸福生活的保障
1. 基础设施,提升生活品质
周宁县注重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铺设黑色生态透水砖、新建公厕、污水管道、湿垃圾处理点等,提升了村庄的整体环境。
2. 乡村规划,优化空间布局
周宁县在《周宁县老城区及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明确了老城区和新区的发展定位、规模和结构,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规划保障。
3. 文化传承,丰富精神生活
周宁县芹溪村依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深挖古银矿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发展金线莲野外种植、现代生态茶园、山泉水产业等,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幸福生活:乡村振兴的目标
1. 村民收入,稳步增长
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周宁县村民的收入稳步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显著提高。
2. 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周宁县通过改善人居环境、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等措施,村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3. 和谐社会,共建共享
周宁县积极探索党群代表提事、村埭网格议事等议事法,有效调动了村民参与村庄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建和谐社会。
结语
周宁县以其独特的生态优势、宜居的环境和幸福的生活模式,成为了一个生态宜居、幸福生活的新样本。它的发展经验和成果,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