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溪县,一个位于江西省东部、武夷山脉西麓的小县城,以其独特的生态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走出了一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创新之路。其中,资溪面包作为一项重要生态产品,其价值实现过程尤为引人注目。本文将从资溪面包的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价值核算与转化等多个角度,揭秘生态产品如何实现价值飞跃。
一、资溪面包产业的发展
资溪面包产业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资溪县的一张名片。以下为资溪面包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1. 发挥集群效应
资溪面包产业能够迅速崛起,得益于当地政府引导和民间自发形成的集群效应。通过“亲帮亲、邻帮邻”的互助模式,越来越多的资溪人投身面包事业,形成了一支庞大的“面包大军”。
2. 产业链延伸
资溪面包产业链涵盖了原料供应、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市场销售等多个环节。当地政府积极推动产业链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
3. 品牌塑造
资溪县拥有“中国面包之乡”的美誉,众多知名面包品牌如鲍师傅、泸溪河、詹记等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享有盛誉。
二、生态保护与价值实现
资溪面包产业的成功离不开当地政府对生态保护的重视。以下为资溪生态保护与价值实现的关键举措:
1. 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
资溪县综合考虑生态产品的类型、生态保护与产品开发成本、市场需求等因素,建立了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科学依据。
2. 绿色产业发展
资溪县立足实际,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毛竹、花卉苗木、林下经济和面包等绿色产业,形成多元化立体经营格局。
3. 生态补偿机制
资溪县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保障生态保护者获得合理收益,激发全民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
三、价值转化与资本运作
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需要有效的转化与资本运作。以下为资溪面包价值转化的关键环节:
1. 资源变资产
资溪县通过建立由财政和项目资金支持的生态资源运营管理平台,对生态资源、产业、文化、品牌等价值进行确权和评估,形成优质生态资源资产包。
2. 资产变资本
资溪县成立大地绿化中心和森林资源收储中心,对非国有商品林、林权收益权、景区特定资产收费权等资源进行赎买和质押,以优质资产的稳定收益获得银行贷款。
3. 资本变资金
资溪县通过将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资本,进一步拓宽生态富民路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四、结论
资溪面包产业的发展,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一个成功案例。通过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资溪面包实现了从资源到资本的飞跃。这对于我国其他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