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建瓯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面对集体林改分山到户后森林资源碎片化、分散化等问题,建瓯市创新性地搭建了森林生态银行,将森林资源转化为可经营的资产,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本文将深入探讨建瓯森林如何变身“绿色银行”,分析其运作模式及其对林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
建瓯森林生态银行背景
森林资源现状
建瓯市土地总面积630.21万亩,其中林业用地526.17万亩,有林地500.41万亩,竹林147万亩。建瓯市是全国杉木中心产区、南方集体林区重点县(市)、中国竹子之乡”中国锥栗之乡”。
集体林改带来的挑战
集体林改后,森林资源碎片化、分散化,单家独户经营缺乏技术、资金,森林资源变现难,成为林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森林生态银行运作模式
模式概述
借鉴商业银行分散化输入、整体化输出模式,建瓯市创新搭建了森林资源开发运营平台——森林生态银行。
“五输入五输出”试点模式
- 五输入:零散化、碎片化林木、林地资源。
- 五输出:集中化储备、规模化整治、优质高效资产包、赎买、合作经营、托管等林权流转方式。
林权流转方式
- 赎买:政府或企业以一定价格购买林权。
- 合作经营:林农与企业合作经营森林资源。
- 托管:林农将林权委托给企业或合作社经营。
森林生态银行的优势
提高资源价值
通过集中化储备、规模化整治,将碎片化森林资源转化为优质高效的资产包,提高了资源价值。
促进林业产业发展
森林生态银行通过赎买、合作经营、托管等林权流转方式,促进了林业产业发展。
推动乡村振兴
森林生态银行让林农共享森林资源经营的红利,推动了乡村振兴。
案例分析
南雅镇新村合作项目
建瓯市林业试验林场与南雅镇新村村委会、连祥林业专业合作社签约合作项目开发框架协议3210亩,项目计划总投资960万元。
玉溪村村级森林资源运营平台
玉溪村将林地集中到村级平台,通过森林生态银行与国有林场合作造林,村民按股分利。
总结
建瓯森林生态银行通过创新运作模式,将森林资源转化为可经营的资产,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这一模式为我国林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