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共生种植作为一种高效益的种植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共生种植,又称为间作套种,是指在同一土地上按照一定的行、株距和占地的宽窄比例种植不同种类的农作物,充分利用种植空间和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土地利用率。
一、共生种植的优势
1. 提高土地利用率
共生种植能够充分利用土地空间,使不同作物在同一土地上共生共长,提高土地利用率。
2. 促进作物增产增收
共生种植能够优化作物生长环境,提高光能利用率,降低病虫害发生,从而促进作物增产增收。
3. 改善土壤环境
共生种植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二、作物搭配原则
1. 高矮搭配
高矮搭配有利于通风透光,使太阳光能得以充分利用。如玉米与大豆或绿豆的间作。
2. 相互制约病虫害
选择对病虫害具有相互制约作用的作物进行共生种植,如大蒜套种玉米,大蒜分泌的大蒜素能驱散玉米蚜虫,使玉米菌核病发病率下降。
3. 根系深浅不一
深根系作物与浅根系喜光作物搭配,在土壤中各取所需,可以充分利用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促进作物生长发育,达到降耗增产的目的。如小麦和豆科绿肥作物的间作。
4. 形态差异互补
圆叶形作物宜与尖叶形作物套作,避免互相挡风遮光,提高光能利用率。如玉米与花生的间作。
5. 成熟时间错开
主副作物成熟时间要错开,这样晚收的作物在生长后期可充分地吸收养分和光能,促进高产。同时错开收获期,可避免劳力紧张,又有利于套作下茬作物。如玉米间作红薯,主作物玉米先收,副作物红薯后收。
6. 互利共生
品种双方要一互一利,也就是要利于双方发育生长、互利共生或有利于一方,但不损害另一方的生长。例如玉米套种大豆,大豆的根瘤菌可为玉米提供氮肥,而玉米分泌的无氮酸类,则是大豆根瘤菌所喜欢的基质。
7. 耐阴与抗旱作物搭配
耐阴作物宜与抗旱作物搭配,这样可充分发挥水肥作用,增强作物抗灾能力,有利于减轻旱涝灾害。如玉米、高梁套种红薯,玉米、高梁耐旱,红薯耐阴。
8. 结实部位相间
结实部位以地上和地下相间为宜,就是茎秆上开花结实的作物与在地下结实的作物套作。这样不会形成授粉上的互相争斗,地上茎秆开花结实时,不会影响到地下作物的生长。
三、常见共生种植模式
1. 棉花与玉米
棉田间种玉米可诱集虫卵减轻棉苗受害,改善棉田生态结构,诱集棉铃虫、玉米螟产卵,从而减少棉苗上的落卵量。
2. 棉花与大蒜
棉花或油菜间种大蒜可驱避害虫减少虫卵,大蒜挥发出来的杀菌素——大蒜素具有辛辣气味,可使为害棉花或油菜的蚜虫退避三舍。
3. 棉花与小麦
麦棉套种,这种配植方法对控制棉花苗期蚜虫十分有利,麦套棉由于小麦的屏障作用,不仅直接影响棉蚜迁入,而且棉田温度要比单作田低1左右。
4. 棉花与绿豆
棉花绿豆间作,五六月份,单作田棉棵小,不利于天敌隐蔽,而间作套种可以增加天敌的生存空间。
5. 玉米与大豆
玉米大豆套作,充分利用了垂直空间,让每一寸阳光都能被有效利用,增加了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光合产物总量。
6. 稻田养蟹
稻蟹共生,形成“稻护蟹、蟹养稻”的共生关系,提高了水田综合利用率,也让种植户得到了实惠。
四、总结
共生种植作为一种高效益的种植模式,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科学合理的作物搭配,可以充分发挥共生种植的优势,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土地利用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