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共生关系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尤其在生物医学领域,肠道菌群与宿主的共生关系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共生关系的深入研究为疾病治疗开辟了新的路径。本文将探讨共生奥秘的破解,以及科技如何助力疾病治疗的新篇章。
肠道菌群与免疫稳态
肠道菌群是人体内最庞大的微生物群体,与宿主共同维持着肠道免疫稳态。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的研究发现,一种名为APOL9的蛋白能够与特定细菌建立精细化合作,助力维持肠道免疫稳态。这种蛋白能够精准识别一类拟杆菌目共生细菌,识别后它并不会直接杀菌,而是诱导其释放信号与机体对话”,帮助触发有益的免疫反应,从而显著提升肠道对有害菌的防御能力。这一研究揭示了肠道菌群调控免疫新机制,为人类肠道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CLTI)治疗
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CLTI)是一种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疾病,常合并多种疾病,临床治疗缺乏多学科方法。第十届血管创新大会上,雅培亚太医学事务部总监马奈旭(Manish Narang)博士分享了CLTI临床治疗的前沿技术。CLTI治疗包括介入治疗、外科治疗和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各有优劣,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此外,人工智能诊断、先进的成像技术、机器人技术和微创干预等技术的应用,为CLTI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变革。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通过国家验收,为生命科学研究和重大疾病诊治提供了全尺度、多模态的成像技术支撑。该设施由北京大学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共同推动,并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多家单位进行建设。其核心装置包括多模态医学成像装置、多模态活体细胞成像装置、多模态高分辨率分子成像装置及全尺度图像数据整合系统,可对生命体从分子到器官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跨尺度可视化观测与精确测量。这一设施将为复杂生命科学问题和重大疾病的研究提供成像组学研究手段,全景式研究和解析生物医学重大科学问题,推动生物医学研究的范式变革。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在广州国际生物岛正式启动建设,旨在将人体每一个细胞的全生命周期动态演化过程进行数字化刻画,探索生命奥秘,打造研究人类发育、疾病、衰老的国之重器。该设施通过集成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打造数字细胞AI大模型,就像为生命编写一部详尽的细胞家谱”,未来将帮助清晰追踪每个细胞的前世今生”。此外,该设施还将打造会试毒、试药,可以新陈代谢的数字生理人”,通过预演不同治疗手段在数字患者”体内治疗效果,助力精准诊断与治疗。
结语
科技的发展为破解共生奥秘和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通过对肠道菌群、CLTI、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和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的研究,我们看到了科技在疾病治疗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将能够更好地应对疾病,为健康生活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