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能源共生问题一直是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特别是在新能源发展与传统能源转型过程中,如何实现能源共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保护环境成为关键。本文将深入解析一些成功的能源共生创新案例,以期为我国能源共生发展提供借鉴。
案例一:甘肃金塔光热一体化项目
项目概述:该项目采用光热和光伏互补发电技术,实现了不同能源之间的协同运行、深度耦合。
创新点:
- 光热发电与光伏互补:在光伏高发期间主动停机或低负荷运行,为光伏让出发电的空间;在早晚高峰、光伏出力不足时满负荷发电,为电网提供顶峰出力,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熔盐储热系统:配置20MW中高压熔盐电加热器,可用于吸纳光伏的弃电,实现双向、快速调峰。
- 智能化控制:自主开发的定日镜及镜场控制系统,有效提升电站智能化水平。
成效:
- 破解新能源消纳与电网稳定难题:为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的开发提供了创新示范。
-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项目储热系统实现了10000m³级大容量储能,相当于储电量800MWhe。
案例二:华晟海光组件
项目概述:华晟海光组件采用高密封的丁基胶封装,以及光转膜技术,有效抵御海上超强的紫外线和恶劣环境影响。
创新点:
- 海洋环境专用:针对海上强腐蚀、高湿度、海风海浪等恶劣环境,保障海上电站全生命周期高效稳定发电。
- 高密封封装技术:采用丁基胶封装,提高组件的防水性能。
- 光转膜技术:降低组件的反射率,提高发电效率。
成效:
- 解决海上光伏技术困局:为海上光伏项目的推广提供了技术保障。
- 提高发电效率:降低组件反射率,提高发电效率。
案例三: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基于人工智能的新能源最优供电策略方法和系统
项目概述:该系统融合了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和大数据分析等前沿算法,旨在解决新能源供电中的成本控制、弃电率降低及负荷稳定性提升等关键难题。
创新点:
- 多层次的预测模型:包括电价预测模型、气象预测模型和人流量-负荷预测模型。
- 动态调整供电策略:根据实时预测结果,动态调整供电策略,有效降低弃电率和供电成本。
- 优化供电路径和负荷调度:结合多目标算法,优化供电路径和负荷调度,实现经济性与环保性的平衡。
成效:
- 降低弃电率和供电成本:有效降低弃电率和供电成本,提高新能源供电的竞争力。
- 提升电网稳定性:确保电网的稳定性和环保性。
结论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能源共生领域,创新技术、智能化控制、多能源互补等手段的应用,为解决能源共生难题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我国应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能源共生领域的发展,为实现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