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农业共生模式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将探讨农业共生模式的定义、优势,以及我国在农业共生模式方面的创新实践。
一、农业共生模式的定义与优势
1. 定义
农业共生模式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农业生产活动有机结合,通过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 优势
(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共生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土地、水资源、肥料等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2)减少环境污染:共生模式可以有效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3)提高农产品品质:共生模式有利于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农产品品质。
(4)增加农民收入:共生模式可以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二、我国农业共生模式的创新实践
1. 智慧农业服务平台助力小站稻标准化生产
天津市西青区以小站稻为重点,打造智慧农业平台,推行“五统一”标准化生产模式。通过统一品种、统一农资、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仓储,打造高标准优质小站稻种植示范基地。
2. “一二三”工作模式打造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样本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创新“一二三”工作模式,依托完善的助农服务示范体系,做好干部、群众两个动员,强化人才、资金、技术三项保障,实现农药降污减排,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3. 鱼菜共生系统助力可持续农业发展
文县即墨现代农业产业园采用鱼菜共生系统,将水产养殖与蔬菜种植有机结合,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生态循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4. 康保生态循环智慧农业示范园区“鱼菜共生”
张家口康保生态循环智慧农业示范园区采用“鱼菜共生”模式,实现种菜不施肥、养鱼不换水,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效益,为坝上地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农民增产增收提供新引擎。
5. 清城架起“产学研”桥梁,探索鸭稻共生模式
清城区深挖自身丰富的农业资源与独特的地理优势,搭建产学研合作桥梁,推动农业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探索鸭稻共生模式,提升农产品品质,实现自然放养与资源高效利用。
6. 曹妃甸双井镇、九农场电商直播助农增收致富
曹妃甸双井镇、九农场依托5G直播技术,开展助农线上直播活动,实现田间变直播间、大棚变体验馆的产业形态创新,为传统农产品开辟数字化营销新路径。
7. 琼中林下经济:解锁热带雨林的“绿色财富密码”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立足九分山半分水半分田的地理特征,创新打造橡胶凤梨立体种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增加了经济效益,助力当地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8. 农业+研学:乡村课堂如何变身经济新引擎?
农业与研学教育的结合成为激活乡村资源的关键密码。通过引入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无人机植保等现代农业技术,让学生们在真实场景中学习现代农业科技和生态知识,促进乡村闲置资源的多元化利用。
9. “蟹壳”里的未来农业,Tidal Grow壳聚糖技术破解农业绿色密码
Tidal Grow母公司Tidal Vision凭借其环保壳聚糖制备工艺,荣获美国环保署(EPA)绿色化学挑战奖,为绿色农业注入一股新动力。
10. 平坝黔坝米业创新“三物共生”种植模式推动绿色农业发展
黔坝米业创新探索出“三物共生”生态种植模式,将水稻、鱼类、鸭禽和微生物共同培育于一片农田中,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提高大米的附加值。
三、结语
农业共生模式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通过不断创新和实践,农业共生模式将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