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共融问题日益凸显。如何破解社区共融难题,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创新社会服务模式的角度,探讨破解社区共融难题的新思路。
一、社区共融难题的成因
- 社会结构变迁:城市化进程中,人口流动加剧,传统社区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居民之间缺乏了解和沟通,难以形成共融氛围。
- 资源分配不均:社区资源分配不均,导致部分居民享受到优质资源,而另一部分居民则处于资源匮乏状态,加剧了社区共融难题。
- 服务模式单一:传统社区服务模式单一,难以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导致居民参与社区共融的积极性不高。
二、创新社会服务模式,破解社区共融难题
1. 融合多元主体,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 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区共融中的核心作用,引导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
- 社会组织参与: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发挥其在资源整合、专业服务等方面的优势。
- 居民自治:倡导居民自治,增强居民参与社区共融的积极性,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2. 创新服务模式,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
- 个性化服务:根据居民年龄、职业、兴趣爱好等特征,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
- 智慧社区建设: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打造智慧社区,提升社区服务效率和质量。
- 志愿服务常态化:鼓励居民参与志愿服务,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3. 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区共融
- 均衡资源配置:加大对社区公共资源的投入,确保资源配置均衡,缩小居民之间差距。
- 盘活闲置资源:对社区闲置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社区共融。
- 社区共建项目:开展社区共建项目,引导居民共同参与社区建设,提升社区凝聚力。
三、案例分享
1. 凌云街道“小而美”项目
凌云街道通过党建引领,联动社会组织、共建单位及居民志愿者,创新推出“专业社工志愿服务”双引擎模式,以精准服务回应老龄化、新就业群体融入、代际疏离等社区治理难题。
2. 双井街道“13社区”模式
双井街道利用互联网构建社会治理网络平台,将全体居民网聚在一个线上线下紧密互动的公共平台上,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结构。
3. 市北区洛阳路街道郑州路社区
郑州路社区通过开展需求调查、党员干部包联网格和入户走访调研,发现居民关注的痛难点,引入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成功解决老旧楼院环境治理难题。
四、结语
破解社区共融难题,需要不断创新社会服务模式,整合资源,发挥多元主体作用。通过以上探讨,相信能为社区共融难题的解决提供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