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浪潮的推动下,教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未来人才培养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对教育的挑战也愈发严峻。共生教育新范式应运而生,旨在破解未来人才培养的密码,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一、共生教育新范式的内涵
共生教育新范式强调教育生态的构建,主张学校、家庭、社会、企业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教育过程,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其主要特点如下:
- 跨界融合:打破学科、专业、行业、地区等界限,促进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优化。
- 协同育人:学校、家庭、社会、企业等多方主体共同承担育人责任,形成育人合力。
- 个性化发展:关注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提供差异化的教育服务。
- 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实现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紧密对接。
二、共生教育新范式的实施路径
构建跨界融合的教育生态:
- 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引入真实工作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 校地合作: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展社区教育、乡村教育等,扩大教育覆盖面。
- 校际合作:加强校际交流,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实施协同育人:
- 家校合作: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 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教育,提供多元化教育资源。
推进个性化发展:
- 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 课程改革:开发多样化、个性化的课程,满足学生不同需求。
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 学习型社会: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
- 教育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资源共享与优化。
三、共生教育新范式的实践案例
沈阳市第四中学:以AI赋能教育创新,构建“高校中学”研训共同体,提升教师AI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
昌平区:依托科学教育培训项目,构建“学-研-创-用-评”金字塔式科学教育生态体系,提升师生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
顺德本真未来学校:以“本真”为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探索学生未来发展之路,培养幸福未来人才。
浦东新区:启动新一轮名校园长培养项目,以AI赋能教育,打造未来教育新范式。
四、结语
共生教育新范式为破解未来人才培养密码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各方主体作用,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