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工业4.0的浪潮席卷全球,智能制造已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智能制造共生模式,作为一种新型工业生态系统,旨在通过跨界合作、资源共享和技术创新,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本文将深入探讨智能制造共生之道,解析模式创新实践案例,以期为我国智能制造发展提供借鉴。
一、智能制造共生模式的内涵
智能制造共生模式是指以智能制造为核心,通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最终达到协同发展的新型工业生态系统。
1. 资源共享
智能制造共生模式强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包括技术、人才、设备、资金等。通过资源共享,企业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2. 优势互补
智能制造共生模式鼓励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优势互补。例如,上游企业可以提供核心技术,下游企业则负责产品应用和推广。
3. 风险共担
在智能制造共生模式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承担市场风险,降低企业单一经营的风险。
二、智能制造共生模式创新实践
1.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智能制造共生模式的重要实践形式。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以获取高校的研发资源,高校则可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案例分析:山东科技大学与济南国际激光谷的合作
山东科技大学与济南国际激光谷合作,共同建设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专业,培养具备“能智造、精控制、会设计”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该合作模式实现了产教融合,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2. 产业链协同
产业链协同是智能制造共生模式的关键环节。通过产业链协同,企业可以实现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和风险共担。
案例分析:东莞联泰通威新智造工厂
东莞联泰通威新智造工厂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了高度自动化和无人化作业。该工厂的成功离不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
3. 跨界合作
跨界合作是智能制造共生模式的重要途径。通过跨界合作,企业可以拓展业务领域,实现产业链的多元化发展。
案例分析: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自研装备、协同合作,建设了更适合行业特点的自动化基础。该公司在锂电池生产制造过程中,应用了孔隙自由构筑的高速双层涂敷和亚微米级智能调控卷绕等技术,实现了提质、降本和增效。
三、结论
智能制造共生模式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工业生态系统。通过模式创新实践,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将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