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钦州市,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近年来,钦州市在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典范。本文将深入探讨钦州市如何通过生态旅游、生态修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途径,开发绿色宝藏,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生态旅游:打造绿色旅游品牌
1. 钦州市那雾山森林公园
那雾山森林公园位于钦南区那丽镇那雾山上,总面积5000亩。在生态修复工作中,公园秉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 生态修复工程: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策略,修复了受损生态系统。
- 生态旅游亮点:打造了杨梅采摘园和三华李采摘园等生态旅游亮点,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2. 茅尾海沙井岛旅游度假区
茅尾海沙井岛旅游度假区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成功打造成国际级滨海赛事与文化活动的首选举办地。
- 赛事与文化活动:承办国际沙滩排球巡回赛、亚洲水上摩托城市公开赛、全国学青会沙滩排球赛等重大赛事。
- 内海运河主题游线:依托平陆运河出海口这一战略区位优势,提升景区旅游核心竞争力。
生态修复:守护绿色家园
钦州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工作。
1. 平陆运河工程
- 生态、绿色设计及管理:以河畅、水清、鱼翔、岸绿、景美、低碳为目标,开展运河沿线水环境综合整治和水生态修复。
- 生态多样性保护:实施自然岸线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沿河生态廊道,打造无废运河。
2. 红树林保护
- 红树林移植和异地恢复:在低潮时段施工,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布设防污屏,减少悬浮物产生量。
- 异地恢复:按占用面积的3倍实行异地恢复,并实施5年管护,确保区域红树林数量不因项目建设而降低。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创新绿色发展模式
钦州市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推动广西首宗蓝碳交易“落户”钦州。
1. 生态保护机制创新
- 政策支撑:制定《钦州市碳达峰实施方案》《钦州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等文件。
- 责任激励约束:建立责任激励约束”生态保护新机制,明确开展碳储量评估调查、建设碳汇开发和交易试点。
2. 绿色金融模式创新
- 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拓宽海洋生态修复投资融资渠道,鼓励通过社会资本和政府合作(PPP)、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
- 项目筹资:通过EOD、PPP模式共融资3.8亿元进行海洋生态修复项目建设。
结语
钦州市通过生态旅游、生态修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途径,成功开发了绿色宝藏,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未来,钦州市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区域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