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不仅在经济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生态环境共建方面也创造了一个奇迹。本文将深入探讨川渝两地如何携手推进生态环境共建,以及这一共建模式背后的成功经验。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共建背景
1. 政策背景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国家战略,肩负着推动区域绿色发展的重任。
2. 地域背景
成渝地区地处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对整个流域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川渝两地生态环境共建具有重要意义。
川渝生态环境共建举措
1. 跨界污染协同治理
a. 联合河长制办公室
川渝两地设立了全国首个跨省市联合河长制办公室,携手治理81条跨界河流,确保长江干流川渝段国控断面年均水质稳定达到II类。
b. 污水处理厂和湿地公园建设
两地共落实了6亿多元资金,携手实施57个项目,新建污水处理厂、湿地公园,全面梳理了两边的雨污管网。
2. 生态系统协同保护
a. 生态补偿机制
两地建立了川渝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共同推进长江、嘉陵江、涪江等六江生态廊道建设。
b. 两岸青山·千里林带
协同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超过1300万亩,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推进交界水域齐抓共管、联合执法。
3. 绿色发展协同转型
a. 双碳联合行动
实施双碳联合行动,共建千亿立方米天然气产能基地,建成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
b. 无废城市建设
在全国率先开展跨省共建无废城市,目前碳市场累计成交超过9000万吨。
成功经验与启示
1. 政策支持与协同合作
川渝两地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加强协同合作,共同推进生态环境共建。
2. 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
两地注重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为生态环境共建提供有力支撑。
3. 社会参与与全民共治
川渝两地积极引导社会参与,形成全民共治的良好氛围。
结语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共建奇迹的诞生,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未来的发展中,川渝两地将继续携手共进,为推动区域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