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纵贯全境,是我国重点国有林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这里拥有400万公顷浩瀚林海,被誉为“祖国林都”、“红松故乡”和“天然氧吧”。近年来,伊春市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走出了一条绿色崛起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一、生态农业的兴起背景
伊春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森林覆盖率达83.8%,森林蓄积量达到3.75亿立方米,年均净增超过1000万立方米。然而,传统的林业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伊春市经济发展的需求。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伊春市将目光转向生态农业,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探索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二、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
1. 林下经济
伊春市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林下经济主要包括食用菌、蓝莓、药材、特色养殖等产业。
食用菌产业
伊春市食用菌产业生产规模达到6.2亿袋,其中黑木耳产量2.4万吨,约占全国产量的7%。通过推广先进的食用菌种植技术,伊春市实现了食用菌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蓝莓产业
蓝莓产业由市级区域发展战略上升为全省战略,蓝莓组培苗木繁育能力达到4000余万株,蓝莓蓝靛果等小浆果种植面积达到2.7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蓝莓苗木繁育和种植基地。
药材产业
全市种植和改培面积已达到43万亩,野猪饲养量达到3.5万头。通过发展药材产业,伊春市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特色养殖
伊春市因地制宜地开展了特色养殖,如林蛙养殖、野猪养殖等。这些特色养殖项目不仅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还丰富了市场供应。
2. 生态农业技术
伊春市在生态农业发展中,注重科技创新,引进和推广了一系列先进的农业技术。
生态种植技术
通过实施“稳粮扩豆”战略,伊春市优化了种植结构调整,扩大了豆、稳玉米、减水稻,增加了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同时,推广使用先进技术,推行农业“三减”,提高土地产出水平。
生态养殖技术
伊春市全面落实集团公司发展湖羊养殖业战略定位,通过发展湖羊养殖,壮大种羊繁育、肉羊育肥两个基地,建设良种繁育、疫病防控、产品流通三大体系,有效提升了湖羊养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
3. 生态农业产业链
伊春市积极构建生态农业产业链,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生态食品加工
伊春市大力发展生态食品加工产业,将农产品加工成方便快捷的食品,提高产品附加值。
生态农业旅游
伊春市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度假。
三、生态农业的效益
伊春市生态农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1. 经济效益
生态农业的发展,为伊春市农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据统计,伊春市林下经济可实现产值45亿元,从业人员达到16.9万人。
2. 社会效益
生态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3. 生态效益
生态农业的发展,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提高了森林覆盖率,改善了生态环境,为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结语
伊春市生态农业的发展,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今后的发展中,伊春市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生态农业向更高水平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