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周宁法院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法治力量守护绿水青山,为县域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司法保障。本文将从周宁法院生态审判的背景、举措、成效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背景
周宁县地处福建省西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凸显。为保护绿水青山,周宁法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生态审判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二、举措
1. 创新生态司法模式
周宁法院积极探索生态司法新模式,将生态修复、环境资源保护等内容融入审判实践。具体举措如下:
- 推动刑罚修复:将生态修复作为刑罚执行的重要内容,要求犯罪分子参与植树造林、清理河道等活动,以弥补其造成的生态损失。
- 设立生态修复示范地:联合相关部门设立生态修复示范地,为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平台和保障。
- 开展增殖放流活动:针对破坏水生生态资源的犯罪行为,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恢复受损水生生态环境。
2. 加强环境资源审判体系建设
周宁法院注重加强环境资源审判队伍建设,提高审判质效。具体措施如下:
- 整合优化审判资源配置:精选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法官组成合议庭,集中审理涉环境资源相关案件。
- 加强专业培训:定期组织法官参加环境资源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法官的专业素养。
- 建立健全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机制:制定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细则,明确案件受理、审理、执行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
3. 推动司法行政联动共治
周宁法院积极推动司法行政联动共治,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强大合力。具体做法如下:
-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公安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和协调配合机制。
- 开展联合执法行动:针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突出问题,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 加强法治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法治观念。
三、成效
周宁法院生态审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通过生态修复、增殖放流等活动,有效恢复了受损的生态环境。
- 犯罪分子受到法律制裁: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犯罪行为,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
- 公众环保意识明显提高:通过法治宣传,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法治观念,为生态文明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结语
周宁法院生态审判工作为守护绿水青山、守护法治尊严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今后的工作中,周宁法院将继续发挥生态审判职能作用,为县域绿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