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绿色奇迹:揭秘生态新画卷背后的故事
引言
周宁县,一个位于福建省西北部的小县城,近年来以其独特的绿色奇迹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这片曾经荒芜的土地,如今已经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森林和清新宜人的乡村。本文将深入剖析周宁县生态新画卷背后的故事,探寻其绿色发展之路。
生态建设的起点:黄振芳家庭林场
周宁县生态建设的起点可以追溯到1983年,年逾半百的黄振芳贷款8万元,带着全家上山开荒、植树,创办家庭林场。短短三年,黄振芳一家铆足干劲植树造林1207亩,为闽东绿化植树带了好头。在他的带动下,后洋村掀起造林热,从一家植到家家植,短短几年,林地面积扩至7307亩。
生态理念的创新:习近平同志的“三库”论断
1988年至1989年,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先后三次到黄振芳家庭林场调研,创见性地提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的科学论断。这一论断为周宁县的生态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战略方向。
生态文明学习实践基地的建设
2021年,依托黄振芳家庭林场,周宁县高起点、高标准推动“三库”生态文明学习实践基地建设,打造黄振芳家庭林场生态文化品牌。同年7月,我省首个林业生态文明实践基地落户黄振芳家庭林场。去年,该基地共接待全国各地党员干部454批次9029人次前来参观研学。
生态教育的推广:理论宣讲轻骑兵
为深化宣讲力度,达成生态文明新共识,2022年,周宁县统筹非遗宣讲、文艺宣讲、普法宣讲等特色载体,从各条战线、不同行业中选拔组建39支“福小宣·理响周宁”理论宣讲轻骑兵,以“三库碳库”重要生态理念为重点,广泛开展面向基层的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活动,引领全县上下形成逐绿共识,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
生态产业的兴起:绿色积分和环保实践
在绿水青山的周宁,乡村振兴因生态发展而焕发新生,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春风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周宁县始终秉持生态优先发展理念,不断探索生态振兴新路径,在促进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同时,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周宁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生态振兴之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
近年来,周宁县深入践行“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的三库”绿色生态理念,把生态环境作为核心竞争力来打造,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放大生态效益,探索走出一条生态好、产业兴的动能转换之路。
结论
周宁县的绿色奇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通过黄振芳家庭林场、生态文明学习实践基地、理论宣讲轻骑兵、绿色积分和环保实践等一系列举措,周宁县成功地实现了从“绿荒”到“绿富”的转变,为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