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是一个被青山绿水环绕的美丽县城。近年来,周宁县以其卓越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成果,成为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本文将深入揭秘周宁县生态转型的背后故事,探讨其如何实现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华丽转身。
一、绿色理念的坚守
周宁县的生态转型之路,始于对“三库”绿色生态理念的坚守。这一理念认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强调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提供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多重价值。周宁县以此为指引,深入实践,不断放大生态效益。
1. 造林绿化
周宁县大力推进造林绿化工程,通过实施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提高森林覆盖率。据统计,全县森林覆盖率已从过去的42.8%提升至72.96%,水土流失率也大幅下降至6.03%。
2. 森林抚育
周宁县积极开展森林抚育工作,对现有森林资源进行科学管理,提高森林质量。通过实施森林抚育、病虫害防治等措施,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生态产业与特色农业
周宁县充分利用其良好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特色农业产业,推动高山冷凉花卉、高山马铃薯、高山云雾茶等具有地方特色的“3N”系列农产品品牌。
1. 生态产业
周宁县积极发展林菌、林药、林下养殖等生态产业,打造了一系列森林食品品牌。同时,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支持传统铸造企业的绿色化和智能化发展,致力于打造绿色金融产品。
2. 特色农业
周宁县大力发展高山冷凉花卉、高山马铃薯、高山云雾茶等特色农业产业,推动农业与生态的深度融合。通过打造“3N”系列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助力农民增收。
三、绿色发展模式
周宁县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模式,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1. 治水先行
周宁县以治水为突破口,从东洋溪、六浦溪等主要流域入手,逐步向全县延伸覆盖,力争通过3年努力,实现全县54条河流水质、水生态、水环境全面提升。
2. 数字生态
周宁县积极应用数字技术,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智慧监管模式,提升水环境治理水平。
3. 碳汇交易
周宁县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支持传统铸造企业的绿色化和智能化发展,积极参与碳交易市场,为减少碳排放做出贡献。
四、结语
周宁县的生态转型之路,充分展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坚守绿色理念、发展生态产业、探索绿色发展模式,周宁县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这一成功经验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