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周宁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是一块被绿色环绕的宝地。这里,不仅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更有着独特的“三库”理念,即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本文将深入探讨周宁县如何通过这一理念,绘就一幅生态文明的画卷,展现自然与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
“三库”理念的起源
“三库”理念源于1988年至1989年间,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周宁县黄振芳家庭林场调研时提出的。这一理念强调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提供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多重作用,对周宁县乃至整个福建省的生态文明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1. 森林是水库
周宁县坚持以林为本,着力推进造林绿化和森林抚育工作。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荒山绿化、封山育林等措施,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据统计,周宁县森林覆盖率已达到75%,成为福建省的绿色宝库。
2. 森林是钱库
周宁县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优势,发展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等产业。以黄振芳家庭林场为例,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休闲,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3. 森林是粮库
周宁县积极探索林粮、林药、林禽等林下经济模式,提高土地产出率。同时,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确保粮食安全。
“三库”理念的教育与传承
周宁县将“三库”理念融入教育体系,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提高干部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同时,通过传承黄振芳等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激发全县人民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
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1. 生态环境改善
通过实施“三库”理念,周宁县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空气质量和水质明显提升,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2. 经济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带动了周宁县经济的快速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3. 社会和谐
生态文明建设让周宁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社会和谐稳定。村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幸福感不断增强。
结语
周宁县“三库”理念的实践,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在这片绿色的土地上,自然与和谐共生,一幅生态文明的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