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川渝两地,地处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至关重要。近年来,川渝两地携手合作,推出了一系列生态执法新举措,共同守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本文将详细揭秘这些新举措,以展现两地携手共建生态文明的决心和成果。
一、跨区域联合执法机制
1. 联合执法合作协议
川渝两地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签署了《生态环境执法合作协议书》,建立了联席会议、信息共享、案件协查、应急联动、人才共育五大工作机制。这些机制的建立,标志着两地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协作迈入制度化、常态化新阶段。
2. 联合执法行动
两地联合开展了一系列执法行动,如联合巡查、执法、整治、保洁等,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500余人次,发现并推动解决环境问题2000余个,查处违法行为150余起。
二、跨界河流治理
1. 铜钵河流域联防联治
针对铜钵河流域跨界、共界、往复游动情况复杂的问题,重庆梁平与四川达州签订《铜钵河联防联治协议》,并共同编制印发《铜钵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川渝联防联治方案》。通过省际、流域、社区三级联动,实现了治理架构的重构。
2. 涪江水生态联合监测
川渝两地首次开展涪江水生态联合监测行动,对涪江水生态环境进行科学评估,为维护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推动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依据。
三、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
1. 页岩气勘探环保开放日活动
重庆市涪陵区举办了“探秘绿色能源·共筑生态未来”页岩气勘探环保开放日活动,让公众近距离感受页岩气这一绿色能源的生产过程,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2. 环保设施开放单位
生态环境部联合有关部门推动生态环境监测、城市污水处理等四类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已有2101家企业成为环保设施开放单位,共接待参访公众2.2亿人次。
四、结论
川渝两地通过一系列生态执法新举措,有效提升了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未来,两地将继续携手合作,共同守护长江母亲河的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