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位于辽宁省东南部,地处鸭绿江畔,是一个三沿城市,即沿江、沿边、沿海。这里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更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就。本文将深入解析丹东如何通过绿色发展,实现了生态奇迹。
一、丹东的生态优势
丹东市地处辽东半岛东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据数据显示,丹东市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540.2万亩,其中林地面积1497.15万亩,居全省第一位。丹东境内已发现植物1841种,野生动物422种。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丹东的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丹东的绿色发展之路
1. 生态保护与建设
丹东市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建绿、植绿,加大森林资源管护力度。重点实施了青山工程等重大林业建设项目,加强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建设与修复。全市共建立14个自然保护区和林业保护小区,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
2. 产业结构调整
丹东市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生态农林产业。推广优质稻米、坚果、小浆果等种植养殖产业,加强特色林业产业基地和林下经济建设。同时,加快工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持续推进轻工业名城建设。
3. 污染防控与治理
丹东市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理念,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严格执行国家环保和产业政策,强化污染源头控制,严把环境准入关。大力实施环境保护工程,坚决打好蓝天、碧水、青山、净土、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
三、丹东的生态成果
1.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丹东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丹东蓝、丹东绿成为亮丽名片。2019年、2020年,丹东市连续两年荣获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优秀等次。2021年,丹东市获评中国气候宜居城市。
2. 生态产业蓬勃发展
丹东市依托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向绿色要效益、要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林产业、旅游业、康养产业等。推动绿色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工作,加快工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3. 生态城市建设成效显著
丹东市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彻底消除了大东沟黑臭现象。同时,城市绿化覆盖率不断提高,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四、丹东绿色发展的启示
丹东市的绿色发展之路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借鉴。以下是一些关键启示:
-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首位。
- 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加大森林资源管护力度,加强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建设与修复。
-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农林产业、旅游业、康养产业等。
- 加强污染防控与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 加大生态城市建设力度,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
丹东市的生态奇迹为我们展示了绿色发展的巨大潜力。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丹东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