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川渝地区,作为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近年来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本文将揭秘川渝生态共建的历程,探讨环境共保的绿色之路。
川渝生态共建背景
川渝两地地处长江上游,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生态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川渝两地共同开启了生态共建的绿色之路。
生态共建举措
1. 推动生态共建
川渝两地共同打造了一批以水体、道路为骨架的生态廊道,如长江、嘉陵江、乌江等。这些生态廊道不仅提升了地区生态质量,还促进了生态旅游和文化交流。
2. 深化污染共治
川渝两地积极开展跨界水体环境治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白名单”制度等。这些举措有效降低了环境污染风险,提高了环境质量。
3. 共同推进绿色发展
川渝两地联合打造绿色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等,推动绿色低碳关键技术研发应用。此外,两地还制定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实施方案》,共推绿色发展。
生态共建成效
1. 水环境质量提升
近年来,长江干流川渝段水质保持为优,23个跨界国控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这得益于川渝两地联合治水典范获评全国2020年基层治水十大经验”。
2. 大气环境质量改善
2021年,川渝两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均达到326天。这主要得益于两地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共同努力。
3. 生态治理成果显著
长江干支流沿岸10公里范围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面积4100余公顷,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超1200平方公里。
生态共建展望
1. 深化生态共建
川渝两地将继续深化生态共建,加强跨界河流、湖泊、水库等水生态环境治理,推动生态廊道建设。
2. 加强污染共治
两地将继续深化大气、水、土壤等污染共治,共同应对环境污染挑战。
3. 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川渝两地将继续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结语
川渝生态共建的绿色之路,为两地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未来,川渝两地将继续携手共进,为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