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贵州作为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近年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的新路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贵州经验”,展现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崭新成果。
一、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与辉煌成就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是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环境脆弱。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贵州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重压力。然而,正是这样的背景,促使贵州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
(一)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
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贵州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工程,为后来的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进入21世纪,贵州进一步明确了生态立省的发展战略。2007年,贵州提出”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理念,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政绩考核体系。2014年,贵州获批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2016年,贵州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标志着贵州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阶段。
(二)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成就
-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贵州坚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截至2022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2.12%,较2012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8%以上;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7.7%。贵州已成为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最优的省份之一。
例如,毕节市赫章县海雀村曾经是石漠化严重的贫困村,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如今森林覆盖率从不到5%提高到77.4%,村民人均年收入从不足300元增长到1.2万元,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 绿色经济蓬勃发展
贵州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推动经济结构绿色转型。大数据、大生态、大旅游、大健康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加快推进。2022年,贵州绿色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5%,较2012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
以大数据产业为例,贵州充分利用气候凉爽、电力充足等优势,建设了中国南方数据中心示范基地,吸引了苹果、华为、腾讯等知名企业落户,形成了完整的大数据产业链,2022年大数据产业产值超过2000亿元。
- 生态扶贫成效显著
贵州创新实施生态扶贫,将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通过生态补偿、生态就业、生态产业等方式,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2012年至2020年,贵州累计实现923万贫困人口脱贫,其中生态扶贫惠及300多万贫困人口。
例如,贵州实施的”林长制”改革,将生态管护与扶贫相结合,选聘贫困人口担任生态护林员,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增加了贫困人口收入。截至2022年,全省生态护林员达到18万名,年人均增收1万元左右。
-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贵州率先在全国开展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包括生态补偿机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建立了省、市、县、乡四级河长制、林长制,实现了对重要生态系统的全覆盖管理。
例如,贵州建立的赤水河流域跨省生态补偿机制,通过上下游协商确定补偿标准和方式,有效解决了流域生态保护责任分担问题,为全国流域生态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二、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举措与宝贵经验
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坚持创新驱动,探索出了一系列符合当地实际、具有推广价值的创新举措和经验。
(一)创新举措
-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
贵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制定了《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等法规,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轨道。建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将生态环境质量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形成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政绩导向。
- 生态补偿机制创新
贵州创新生态补偿机制,建立了多元化生态补偿体系。在流域生态补偿方面,建立了赤水河、乌江等重点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在森林生态补偿方面,实施了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提高了补偿标准;在生态扶贫方面,创新实施了”生态护林员+贫困户”模式,实现了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的有机结合。
- 生态产业发展创新
贵州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在大数据产业方面,充分利用气候凉爽、电力充足等优势,建设了中国南方数据中心示范基地;在大生态产业方面,发展了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绿色农业等;在大健康产业方面,依托优质生态环境和中药材资源,发展了医药制造、健康养老等产业。
- 生态保护与修复创新
贵州创新生态保护与修复模式,实施了石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重大生态工程。创新实施了”河长制”、”林长制”等制度,建立了省、市、县、乡四级河长、林长体系,实现了对重要生态系统的全覆盖管理。创新开展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提高了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二)宝贵经验
-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贵州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等手段,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变,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 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施策
贵州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统筹推进生态保护、环境治理、资源节约等工作。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合力。注重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连通性,提高了生态治理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 坚持改革创新、制度保障
贵州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通过制度创新,破解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了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环境。建立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制度,强化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保障。
- 坚持共建共享、全民参与
贵州坚持共建共享,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了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通过公众参与机制,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通过生态惠民政策,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局面。
三、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对全国的引领作用
贵州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其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对全国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一)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实践,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贵州的生态补偿机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创新,已被国家采纳并在全国推广。贵州的生态扶贫、生态产业发展等实践经验,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借鉴。
(二)探索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推进的新路径
贵州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推进的新路径。贵州的经验表明,即使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也可以通过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良性互动。这为全国其他地区,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提供了重要参考。
(三)丰富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内涵
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丰富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内涵。贵州提出的”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深化了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贵州的实践经验,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撑。
(四)展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展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贵州通过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还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四、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未来展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贵州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也肩负着新的使命和责任。
(一)面临的新机遇和挑战
- 新机遇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深入实施,为贵州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贵州绿色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日益增长,为贵州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
- 新挑战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仍然存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基础还不牢固,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有待提高;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执行力度有待加强;绿色低碳转型的任务依然艰巨。
(二)未来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
- 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贵州将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高生态环境质量。重点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构建生态安全屏障。
- 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贵州将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发展大数据、大生态、大旅游、大健康等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贵州将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强化制度执行。重点完善生态环境监测评价、生态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 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贵州将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重点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局面。
(三)对美丽中国建设的更大贡献
未来,贵州将继续发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示范引领作用,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贵州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新模式,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同时,贵州将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贵州智慧和力量。
五、结语
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贵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的新路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贵州的实践表明,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更是幸福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面向未来,贵州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新模式,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贵州智慧和力量。同时,贵州也将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共同开创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未来!